刊登于《湖州日報》2023年5月24日A05版
全力拼經濟的2023年,全國各地不約而同籌謀著同一件事:產業基金。
浙江迭代產業基金3.0版,設立5支規模不低于百億級的產業基金。深圳宣布成立總規模千億級別的“20+8”產業基金群。安徽、河南、重慶等地政府也紛紛出手,“加碼”產業基金。
群雄逐鹿之際,湖州已完成產業基金六次迭代,一路狂奔在資本招商的新征途上。
5月18日至19日,逐光而行·西塞科學谷產業資本論壇舉行,中金資本、紅杉中國、高瓴投資、鼎暉投資、國泰君安創新投資、盈科資本、普華資本、華睿投資、臨芯投資等國內頭部投資機構及產業資本100余家齊聚西塞科學谷,聚焦半導體及光電、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、生物醫藥三大重點產業,以資本論道,鏈接資本與產業力量。
早在2017年,我市落地首支政府產業基金。這些年,探索基金改革發展新打法,走出了獨具特色的“以基金強產業、以基金強招商”的新路徑。
湖州有何魅力吸引百家頭部投資機構及產業資本來湖論道?區別于“合肥模式”和“深圳模式”,資本招商的“湖州模式”是如何造就的?湖州能否成為長三角的新興“風投城市”?
投資鏈“戀”上產業鏈
2021年10月,衛藍科技落戶南太湖新區。
2022年6月,一期項目投產;同年11月22日,衛藍湖州基地第一顆固態電芯下線。
僅13個月,湖州衛藍完成了從簽約到達產的全過程,再次展現了“新區速度”。如今,企業正計劃新增投資139億元建設二期項目。
衛藍新能源擁有著固態電池領域頂級的科研陣容,國家級科學家組成的核心技術團隊,實現了多個固態鋰電行業的首次突破。
當衛藍尋找新基地的信息一出,各地紛紛使出十八般武藝。湖州如何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,獲得衛藍青睞?這不得不從湖州的產業基金說起。
“湖州和衛藍的淵源頗深。早在三四年前,我們就去北京衛藍考察過。”市產業集團下屬中小創投公司基金部經理吳清說,一直以來,公司都在跟蹤項目的發展情況。到2021年,得知企業的外擴計劃后,在中金資本的引薦下,中小創投第一時間與北京衛藍取得聯系,邀請對方來湖考察。
幾乎同一時間,南太湖新區齊頭并進,積極爭取衛藍新基地落戶。
在與其他地市的競爭中,湖州給出了滿滿誠意:第一,對新項目跟投產業基金;第二,推出轄區內兩處5萬平方米以上廠房,供衛藍選址;第三,成立專班,全面落實企業籌建規劃、建設安裝、試產投運等全生命周期服務……
多輪考察、洽談后,衛藍新基地選址湖州。總公司董事長俞會根說:“政府部門辦事有速度,服務有溫度,政策有力度。”
隨著衛藍湖州基地建成達產,一批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紛至沓來。目前,已引進南木納米、藍固固態電解液和天齊鋰業三個博士領銜的產業鏈配套項目。
引進一個項目,帶動吸引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,正是我市基金投資的招商之道。這也是產業基金攜手頭部機構,配合區縣打贏的完美之戰。
聚焦光電通信及半導體、新能源汽車、生物醫藥、新材料、高端制造等重點產業,市產業集團發揮產業鏈“鏈長制”作用,著力在單一的股權投資基礎上,通過打造產業鏈上下游利益共同體作為增長點,推進鏈上伙伴企業轉型升級、協同發展。
以半導體及光電產業領域為例,圍繞高精尖高附加值的產業特征,重點布局國產替代需求強烈、供應鏈自主可控、前沿技術及應用等領域,已投先導薄膜、季豐電子、天岳先進、博康化學等一批細分賽道領軍企業,協同投資助力區域內上下游配套產業。
66億元撬動300億元
從投資金額超66億元到撬動社會資本近300億元,從投資市外項目到引入見聞錄、蜂巢能源等知名企業,基金招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體現得淋漓盡致。
為什么強化基金招商?與其他城市比,湖州的基金招商有何獨特優勢?
當前,資本招商已經成為各地政府開展招商引資、聚合社會資本、助推新興產業、促進經濟轉型的有力手段。重點省市因地制宜探索資本招商新模式,在基金運營管理、組織形式等方面各有側重,涌現出不少新方法、新經驗,其中,“合肥模式”“深圳模式”較為典型。
以“合肥模式”為例,堅持“以投帶引”,依托三大國資平臺,圍繞投資全鏈條打造“引進團隊—國資引領—項目落地—股權退出—循環發展”閉環。2010—2020年,合肥GDP規模從2700億元增至萬億元,全國排名升至20位,被稱為“最大黑馬城市”。
足可見,基金招商大有可為。
與“合肥模式”不同,我市以國資公司下屬的產業基金公司作為基金主體,深入推進建設以基金為支柱的產投投資叢林。目前,已完成六次基金迭代。
1.0版本市場化基金。共計13支,累計完成投資項目71個,涌現了華熙生物、天岳先進、科捷智能、萬潤新能源、雷神科技等成功IPO項目。
2.0版本區域基金。市產業集團與吳興、南潯和南太湖新區共設立了70億元規模的區域基金,專注為區縣招大引強,定向投于政府擬引進項目,已引進信科華遠、見聞錄等項目。
3.0版本自管基金。由集團下屬基金管理人中小創投公司作為管理人(GP)進行自主投資決策,專注人才類項目招引孵化、創新創業項目的培育,助力企業上市與并購重組。
4.0版本共管基金。采用“雙GP”模式,以基金招商為重點,借勢頭部管理人,導入優質項目資源,已與中金資本、華睿投資等合作設立了4支共管基金,總規模100億元。
5.0版本專項基金。一企一策,專注挖掘稀缺標的,定制化交易結構,重點把握優質項目的投資機遇,已設立零跑汽車、超群檢測、蜂巢能源、湖州燃氣、東尼電子五支專項基金。
6.0版本產業鏈基金。聚焦半導體及光電、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、生物醫藥三大核心賽道,引入上市公司或產業鏈龍頭企業作為重要LP或合作管理人參與組建產業鏈基金,通過招龍頭、引支柱、延鏈條,在產業鏈上“加好友”,培育產業鏈協同優勢,共同發力塑造6.0產業基金集群。
“六類基金呈現了模式多元、覆蓋廣泛、投資靈活、效益倍增的發展態勢。”市產業集團董事長金寧介紹,基金投資堅持市場化、專業化、規范化運作,無論項目規模多少、處在何種階段、需要幾輪融資,六類產業基金都能滿足。
基金迭代的同時,招商模式也在升級。市產業集團做實做強“基金+項目+股權”“基地+股東+房東”的專業招商新打法,全面推進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集群成勢、倍增發展。
去年底,以鳳凰基金為主體,完成對國內頭部新能源廠商“蜂巢能源”項目總規模6億元的投資。在基金投資的引導下,銀行團與該項目簽約45億元的貸款支持,實現投貸聯動,發揮了基金投資的杠桿效應。
“銀團貸款暨鳳凰基金成功簽約,有助于蜂巢能源加快建設步伐。”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介紹,湖州基地將被打造成數字化、智能化、低碳化的燈塔工廠,助力湖州鋰電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。
截至目前,產業基金發起設立并參與管理的各類產業基金達30支,在管規模達470億元,累計完成投資項目達103個,投資金額超66億元,撬動社會資本近300億元。
四兩撥千斤的撬動能力可見一斑。
“三個朋友圈”打造新風口
在資本招商的新賽道上,湖州蓄勢蝶變、換道領跑,“湖州模式”初露崢嶸。
產業基金崛起的新形勢下,湖州如何以“國企投行”引領打造“風投城市”?逐光而行·西塞科學谷產業資本論壇給出了答案:拓寬“朋友圈”,廣覓“合伙人”。
第一個“朋友圈”是國企平臺,與省金控、深創投、張江高科等國資平臺緊密聯系。立足國家大基金、省產業基金、市產業基金三級聯動效應,精準合作產業資本,推動合作共贏。
“湖州在產業基金組建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謀劃布局等方面先行先試、先人一步,取得了可喜成績。”在湖考察調研期間,省金控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楊強民直言,希望與市產業集團加強溝通交流,深化務實合作,以產業基金為載體,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,撬動更多資源資本投向先進制造業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第二個“朋友圈”是頭部投資機構,實現產業基金與頭部投資機構團隊的“零距離”交互工作,提升市場化投資能力。目前,已實現與中金資本、華睿投資、匯譽投資、深創投等“老搭檔”從淺層次磨合到蝶變式融合的跨越發展,持續對接紅杉中國、高瓴資本、鼎暉投資、國方資本、達晨創投等新伙伴,探討細化合作方向,開拓對接頭部新渠道。
在招商引資的戰役中,“投行思維”屢屢被提及,并被看作取勝法寶。如何培養“投行思維”?湖州從緊跟頭部投行做起。
“相對而言,頭部投行參與的項目數量和質量是腰部機構與地方投行不可比的。特別是一些行業領軍企業項目,頭部投行更像是‘領路人’,給了我們‘入場券’。”吳清說,與頭部投行全方位銜接,同步工作時間、工作強度、工作方式,在對接與學習中成長。
如今,中小創投已取得市屬國企首個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,經歷了從財政基金到區域基金、從共管基金到自管基金的歷練,全程參與初期項目洽談、投資架構設計、協議起草、投資交割、投后管理,在“募投管退”中與產業項目共同成長。
初略計算,今年以來,中小創投公司基金部“看”過的項目近200個。
第三個“朋友圈”是產業企業,與義翹神州、吉利汽車、天能集團、久立特材、東尼電子等鏈主企業優勢互補,對接引進產業鏈上下游頭部企業“強鏈”“延鏈”。
“三個朋友圈”構筑起新興“風投城市”。